很多博主或者营养学家会告诉你,用BMI来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,有没有超重或者肥胖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公司立场无关。文章仅用于和读者交流、知识普及,不作为疾病诊治建议,部分专业词汇仅为引用专业相关知识,配图来自互联网和AI,侵删。
BMI,全称是Body Mass Index,中文叫“身体质量指数”,是一个用来评估人体胖瘦程度和健康状态的简单指标,它是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来的数字。
简单来说,它可以粗略地判断我们是偏瘦、正常、超重还是肥胖,但它并不能告诉人体具体的脂肪含量。
虽然它简单又便宜,但其实有不少局限性,不过,BMI目前还是被广泛用作快速评估健康风险的工具。
举个例子:如果一个人体重68公斤,身高1.65米,那么BMI=68÷(1.65²) =24.98。按BMI分类,这属于“正常体重”。
如果你属于以下的情况:未满18岁、运动员、正在做力量训练、怀孕或哺乳中、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,那么,BMI的指数对你并不适用!
BMI过低有风险(BMI≤18.5):体重过轻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、骨质疏松、免疫力低下、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。
保持正常BMI(18.5-23.9):患慢性病的风险会更低,比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。
BMI过高有风险(BMI≥24):BMI超重或超重以上会增加患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某些癌症、睡眠呼吸暂停、骨关节炎、胆结石、高胆固醇、肝病等疾病的可能性。
不过,BMI只是“健康预警信号”,只是提示你有几率存在的健康风险,但不能直接用来诊断疾病。
BMI的优点:简单、方便、便宜,随时随地都能算出来。能快速帮医生判断你是否有潜在的健康风险,因此被全球医疗机构广泛使用。
BMI的缺点:BMI不能直接诊断疾病,它只是一个辅助工具,用来估算某些疾病的风险(比如心脏病);即使是肥胖相关的疾病,比如代谢综合征,BMI也不能用来确诊,只能作为制定减肥目标的参考。
后来,这个指标被推广到所有年龄段和种族的人群中,但实际上,它带有设计者的偏见——默认欧洲男性的身体是“理想体型”,并以此作为衡量健康和体型的指标。
1.肌肉量:BMI分不清肌肉和脂肪的区别。比如,肌肉多的运动员可能被算成“超重”,而肌肉少的人可能低估了自己的体脂水平。
2.性别:女性的脂肪比例通常比男性高,即使BMI在“正常范围”,女性可能比同BMI的男性更容易患心脏病等问题。
比如,75岁以上的人,如果BMI低于23(虽然是正常范围),反而可能死亡率更高,而BMI稍高到“超重”范围却未必是坏事。
比如,亚洲人在同样的BMI下,体脂比例通常比白人高,而白人又比黑人高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BMI对不一样的种族的健康风险评估可能并不准确。
比如,“苹果型身材”(脂肪集中在腹部)的人比“梨型身材”(脂肪集中在臀部和大腿)的人健康风险更高。
因此,BMI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工具,它有许多局限性,不能单凭BMI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。
想更准确地了解健康风险,还需要结合腰臀比、年龄、性别、种族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。
除了BMI,还有别的办法能够用来测量体脂或评估健康风险,这一些方法可以单独用,也可以和BMI一起参考:
1.腰围测量:腰上的脂肪太多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。一般来说,如果女性腰围超过约89厘米,男性超过102厘米,健康风险会更高。
2.腰臀比:把腰围除以臀围,得出的比例也能反映健康风险。如果女性腰臀比大于0.9,男性大于1.0,说明健康风险较高。
3.皮褶厚度测量:用一种类似钳子的工具(叫卡尺)测量身体不一样的部位皮肤的厚度,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体脂率。这种方法简单又实用。
4.智能体脂秤:有些“智能”体重秤能够最终靠向身体发送微弱电流来估算体脂率。这种方法方便快捷,适合日常使用。
1.水下称重、2.空气置换体积测量(ADP)、3.双能X射线吸收法(DEXA)。
如果你想更准确清楚自己的健康情况,结合体脂率测量、饮食和生活小习惯会更科学,而健身爱好者或特殊人群,直接测体脂率比看BMI更靠谱!